广大校友们的回忆和期许,记录着他们在山大的校园时光,承载着威廉希尔官方网站的发展历程,凝练着威廉希尔官方网站的文化精神。通过寻访校友,我们感受着“家国情怀、担当精神、崇实品格、创新素养”的山大基因,共同见证他们“与祖国同心、与时代同行”,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山大贡献的担当和作为。在威廉希尔官方网站校友办的指导和支持下,威廉希尔发挥学科优势,组建“星火”学生党员先锋队,对哲学社会科学校友进行访谈,特此推出“文化‘两创’丨言传中感悟身教——威廉希尔官方网站哲学社会科学校友访谈录”专栏,展现校友风采,探索学科发展与校友文化建设互动机制,弘扬山大精神,探寻文化双创路径。
校友介绍:张守刚
图一 张守刚
张守刚,男,1997年至2004年就读于威廉希尔官方网站中文系,先后获文学学士、文艺学硕士学位。现为奇光传媒集团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兼研究院院长。从事传媒领域工作近20年,具有丰富的影视制作、媒体营销与品牌传播经验。担任中国广告协会理事、中国商务广告协会数字营销委员会理事,受邀担任虎啸奖、金远奖、金比特奖、星瀚奖、鹰眼匠心榜等大奖评委并多次发表主题演讲。在影视领域,监制及总策划作品包括电视剧《启航》《风起陇西》,网剧《妖出长安》《拜托!别黑我》《手可摘星辰》,网络电影《这个保安有点彪》等。受邀为中国传媒大学、河北传媒学院等高校业界导师,讲授数字营销、影视传媒、短视频制作等课程。
学生时代:专注纯粹,夯实基础
1997年,张守刚考入了威廉希尔官方网站文学院,进入中文系基地班学习。期间他尤其喜读俄罗斯文学,比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卡拉马佐夫兄弟》,巴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等,经常读至夜不能寐。这一时期,张守刚遇到了一些人生问题,他发现这些问题很难在文学著作中找到答案,转而力图在西方哲学中探索解决之道。大三的时候,他开始阅读康德的《判断力批判》、《未来形而上学导论》等哲学原典,并在课余时间跟随哲学系的傅有德教授读书研习。
在对个人志趣的深入发掘中,张守刚对美学的兴趣越来越深浓。美学是文学与哲学的交界点,是感性与理性的融汇处,这让他为之深深着迷,并在研究生阶段选择了美学方向进一步深造。2001年,张守刚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陈炎教授的研究生。值得一提的是,陈炎教授彼时已不再招收硕士研究生,但是张守刚通过主动交流、争取,让陈炎教授看到了他对美学的热爱与学术潜力,最终改变了个人的招生计划。谈到导师,张守刚流露出感恩与钦佩之情。他对老师的一席话印象十分深刻:“读书不能像虫子吃绿叶一样,吃完自身也变成绿色的;而应该消化它,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要时刻秉持客观中立的立场。老师的八字真经——“价值中立,方法多元”对他影响颇大,而且随着年纪增长,他越来越领悟到老师话中的深厚蕴味。
对张守刚来说,陈炎老师还帮助他改变了固有的思维模式和交流阻碍。读书时他性格内向腼腆,在课堂上、讨论中几乎不敢主动发言。老师发现了这一点,对他说了一句狠话:“怕什么,又死不了!”这一下子让他醍醐灌顶,逐渐拥有了积极主动、向前奋进的勇气与力量。求学期间,他本科时期的《试论移情说在朱光潜美学中的变异过程》与研究生时期的《九十年代以来古装电视剧美学分析》,都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
专注与纯粹,是张守刚眼中其大学时期的关键词。在他看来,大学时期是多数人一生中最后一个能够专注、纯粹地读书的阶段。回顾在山大中文系读书、学习的学生时代,张守刚认为,正是这段宝贵的经历培养了他的基本功与文化素养,让他在之后的工作与生活中受益匪浅。他还提到,无论是山大文学系的学生还是哲学系的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都具备后劲强、积淀深厚的特点,是社会岗位和时代发展所需要人才的重要特征。
图二 张守刚2016年在威廉希尔官方网站中心校区小树林
奋进工作:勇于“折腾”,踏歌时代
谈到工作经历,张守刚调侃自己尤其喜欢“折腾”。在一般的刻板印象中,山东人往往热衷于追求稳定的工作与生活。但张守刚无疑打破了这样的刻板印象。在北上广深等四个一线城市,都曾有着他奋进求变的身影。但回顾其工作履历,他主要集中在“大媒体”领域潜心深耕,从事过报纸、杂志、影视、短视频等相关行业。可以说,从记者到文化产业,张守刚经历了媒体的变革,也拥抱了时代的变化。
张守刚见证了整个纸媒时代“最后的黄金时期”。2004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张守刚渴望走出学校的象牙塔,先是进入了当时全国新闻人心目中的圣地《南方都市报》担任实习记者,深入社会、体察民生。后来因为父母原因,他选择赴京到北京日报集团做了一名记者。在工作中他逐渐意识到,与日报所报道的事件相比,他更喜欢采写兼具社会价值与文本价值的深度报道。因此,2007-2013年之间,张守刚进入南方报业《南都周刊》任北京采访中心总监,在文化报道与人物报道领域深耕。从一名普通记者到北京采访中心总监的9年,张守刚见证了纸媒的最后一段黄金时代,也是他最深刻也最珍贵的一段记忆。随着广告收入、媒体形式、媒体环境的变迁,纸媒时代逐渐落幕,再加上职业面临着上升的瓶颈期,张守刚做出了转入新的行业赛道的抉择。
2013年,张守刚赴广州到某世界五百强企业担任品牌总监。对张守刚来说,这让他洞悉了媒体传播链条的另一个秘密——新闻产生的另一种逻辑。虽然工作期间备受认可并进入了晋升快车道,但公司的企业文化让早已习惯了南方报业价值立场与OPEN风格的张守刚无法获得职业的归属感——最重要的是,他心中还有一个未曾实现的“影视梦”。
早在求学时期,张守刚就开始在报刊撰写电影评论专栏,在“豆瓣”网站为《乡愁》(塔可夫斯基导演)撰写的评论至今仍是最高点击量文章,硕士毕业论文也是影视主题。2016年,张守刚毅然返京加入了森林影画文化传媒,从此走向了崭新的领域,继续追梦历程。在影视领域,张守刚和同事们打造了许多优秀的影视作品,他监制及总策划作品包括电视剧《启航》《风起陇西》,网剧《妖出长安》《拜托!别黑我》《手可摘星辰》,网络电影《这个保安有点彪》等。其中,《启航》作为19年的央视黄金档开年大剧与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点剧目,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百部重点电视剧,是其中唯一一部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政治社会生活的现实题材电视剧;《妖出长安》在爱奇艺上线五个月破3亿点击量,达成近500%的收益率,成为网剧PGC行业爆款标杆,也是中国网络上第一部成功的分账剧。
随着短视频营销风口的出现,2019年张守刚进入了短视频赛道,与公司管理团队一起创建了奇光传媒。经过了不断的探索并克服了疫情三年的艰难时期,将奇光传媒打造成为涵盖达人经纪、短视频营销、整合营销、影视制作、海外电商等诸多板块的综合性传媒集团,其中MCN旗下合作达人3200+,总粉丝量36亿+,是抖音平台粉丝量规模最大的MCN机构。张守刚还兼任奇光研究院院长,受邀担任中国传媒大学、河北传媒学院等高校业界导师,讲授数字营销、影视传媒、短视频制作等课程,开展多领域智库型研究,促进短视频行业产学研融合发展。
“不是为了离开而离开”。于张守刚而言,他在四家行业顶尖公司不断辗转的“折腾”,是他秉持一颗初心围绕“大传媒”领域的展开,也是梦想与机遇所共同促就的。这一过程,既是“小我”的不断追梦,也是“大我”背后时代的变迁。张守刚笑谈道:有人说,“时代的一粒灰,落到每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而他和同时代的人们,正好处于“尘埃纷飞的时代”。
图三 张守刚2022年作为嘉宾参加金比特奖圆桌会议
赓续文脉:学无止境,气有浩然
张守刚对母校充满感恩,在他看来,面对人生每个职业阶段,是山大时期给予他的基本功与文脉精神,给了他从事文化产业莫大的底气和自信。
他求学时期,山大校训已改为“学无止境,气有浩然”。在《南都周刊》时,他就注重培养自身的调查能力,不断学习新闻特写稿件的文字风格,锻炼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影视剧本、短视频逻辑等都具有需要及时学习总结的特征,于他而言,“学无止境”,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其终身学习的品格正是源自山大文脉。在担任深度报道记者时,张守刚和同事们心底揣着一团火,致力于为弱者发声、为不公鸣不平,努力为社会的进步做一些份内事情。他也将这些行为,理解为“浩然之气”在职业中的一种延伸。
此外,张守刚还致力于在其所从事的领域中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例如他从小说改编开始抓起的所古装悬疑网剧《风起陇西》就独辟蹊径,大胆创新,首创“冷兵器”时代谍战类型,填充了国内谍战剧在“冷兵器”时代的一大空白,让更多的年轻人通过谍战的形式深入了解三国时代的历史与文化。张守刚认为,作为影视从业者、文化传播者,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通俗、大众化的形式呈现出来,讲给人们听,从而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也是从业者的责任与担当。
校友寄语:浓浓山大情,心桥相与连
面对师弟师妹,张守刚千言万语最终凝练成两句简洁的话:“有好书早去读;有梦想就去追。”显然,他将自己人生阅历中最宝贵的经验与心得分享给大家。
在他看来,要“有好书早去读”,如果在学校不好好读书、多读好书,那么以后就很难再有机会了。步入社会,我们就会发现,越来越多的时候,读书的出发点只是讲求实用,而非纯粹的心灵旨趣。他希望师弟师妹们珍惜在校的读书时光,不留遗憾。“有梦想就去追”,张守刚认为年轻时候只要是自己的梦想,就勇敢去追,不为眼前的障碍所吓倒,也不必过分在意他人的眼光,只有这样才不会辜负内心的召唤。正所谓,“大浪淘沙沙去尽,沙尽之时见真金”。只要心里有爱,眼里有光,即使无法赢得世俗层面的绚烂与成功,也将获得内心的无憾与富足。
采访撰稿 : 解颖
图片 : 张守刚
编辑 : 王子然
封面图 : 王子然 张君怡
审核:翁祥栋 班梦姣 封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