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访谈录
“文化”双创 | “言传中感悟身教”威廉希尔官方网站哲学社会科学校友访谈录丨张海丽:远途拾星摘梦,一路与爱同行

广大校友们的回忆和期许,记录着他们在山大的校园时光,承载着威廉希尔官方网站的发展历程,凝练着威廉希尔官方网站的文化精神。通过寻访校友,我们感受着“家国情怀、担当精神、崇实品格、创新素养”的山大基因,共同见证他们“与祖国同心、与时代同行”,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山大贡献的担当和作为。在威廉希尔官方网站校友办的指导和支持下,威廉希尔发挥学科优势,组建“星火”学生党员先锋队,对哲学社会科学校友进行访谈,特此推出“文化‘双创’丨言传中感悟身教——威廉希尔官方网站哲学社会科学校友访谈录”专栏,展现校友风采,探索学科发展与校友文化建设互动机制,弘扬山大精神,探寻文化双创路径。

校友介绍:张海丽

张海丽威廉希尔官方网站社会工作专业2006级本科生、2017级硕士研究生;中级社会工作师、三级心理咨询师,济南市舜新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总干事(创办人);济南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济南市槐荫区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山东女子学院社会与法学院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山东省社会工作协会儿童福利与儿童保护专委会委员;济南市社会工作协会督导专委会副秘书长;2014年度“中国最美社工”,首届“泉城和谐使者”,第二届“齐鲁和谐使者”,济南市高层次人才(D类),第二批槐荫领军人才。有13年社会工作实务经验,任山东女子学院、齐鲁师范学院外聘教师,主要教授《社区工作》、《社区评估》、《社区管理和服务》等课程。

机遇与选择:微光处处,逐梦前行

2016年,从山大毕业6年的张海丽创立了舜新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机构秉承着“发展社会工作,创新社会治理”的愿景,扎实推行优质服务,已多次获评省、市级优秀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回忆起创立机构的过程,张海丽认为这是机遇,也是幸运,归根结底离不开自己毕业6年的努力、积累和沉淀。

图1 2008年7月,张海丽所在的“成长坊”阳光家庭青少年志愿服务队开展专业暑期实践活动

2010年,本科毕业的张海丽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份实习工作经历:中纺集团济南办事处,工作环境好、待遇也不错,她却并不满足,因为这与自己的专业所学——社会工作的关系不大。偶然间的一个机会,她考入了老家所在城市的社会福利院:一个民政局下属的事业单位。在正式去这里工作之前,张海丽去实地探访,突然感觉那并不是自己想要的工作环境,最终她还是想回到自己上学的地方:济南。

当时,济南的山泉社会工作服务社(以下简称“山泉”)正在招聘,怀揣着发挥专业所学的愿望,她参加了山泉的面试,顺利入职,成为了一名社会工作者。进入山泉后,张海丽首先在滨州市博兴县民政局做了两年半的岗位社工,主要从事县域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岗位开发、政策的推进落地等工作。在这两年半的时间里,她去学习、吸取深圳等地的先进工作经验,主动思考如何开展工作,助力服务单位收获了“全国企业社会工作示范基地、全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这让她对社工的发展有了宏观的认识。后来回到济南,她的工作部门转为山泉的岗位服务部,负责对接督导资源,为社工提供情感支持和专业助力,提高社工的专业认同感和凝聚力,对如何为社工提供一个轻松愉悦、成长进步的工作环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图2 2008年7月,张海丽在“快乐一夏”阳光家庭青少年服务项目中同孩子们及家长共商服务

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实地开展服务更是重中之重。有了几年的工作经验后,张海丽作为槐荫区第一个自成立项目团队“星星火”社工项目组负责人来到槐荫开展社区“一老一小”和失独家庭的社工服务项目,秉承着“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的信念,“星”字成为后来她创办的舜新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系列品牌项目,从“星星火”到“北斗星”“南极星”再到面向未成年服务对象的“未来星”。她的认真与踏实被看到,某街道主动向机构提出希望她作为负责人开展社区治理项目。创新项目的执行离不开文献政策阅读、各地经验学习和积极探索实践,最终项目取得圆满成功

总结自己创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原因,张海丽认为是多方因素影响的结果。一方面,当时作为一线社会工作者的她在寻找突破的方向。在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行中,多年工作的成效开始显现,她渴望更多的尝试,寻求新的突破。另一方面,政策环境的改变带来了机遇。“2016年评选第二届“齐鲁和谐使者”,作为专业社工的我非常符合身份要求,同时我也满足了五年一线社会工作者经验的条件,最后获得了这项荣誉。当时政策鼓励齐鲁和谐使者创办社会工作机构,我发动身边有专业资质的同学一起助力,筹集了注册资金,现在的舜新社会工作机构就诞生了。”先前购买服务的单位得知张海丽创办了社工机构,都为她有所突破感到高兴,积累的信任和人脉让机构开始正式运转起来。

图3 2018年七夕节,张海丽同团队成员链接资源共圆失独老人婚纱梦

随着项目的增加,舜新社工在正式运行的第一年团队扩大到了19人。张海丽意识到,单靠社会工作的知识难以支撑她去运营整个机构,她开始学习管理学,借鉴其他非营利组织的运行管理方式。运行期间也有来自外部环境的挑战,疫情之下项目缩减,让她开始思考如何取舍。张海丽有意识地带领团队走向精细化项目的研发,“一方面是目标群体的精细化,还有项目内容的精细化。经过时间的检验,我们发现凭这些项目机构可以运行得很好,也会在横向对比中脱颖而出,这也让我们在精细化项目研发的道路上走得更加自信了。”

政策与实践:学以致用,行胜于言

舜新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社区养老、青少年成长和基层社区治理为主要服务领域,当谈及服务领域的选择时,张海丽表示当初的决策并未深入到本土的相关领域,外部观察和亲身实践的体验差别很大,在真正深入其中后,才发现和自己当初期待的不同之处。她认为,如今针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服务很多,但缺乏专业化、精细化的服务,作为购买方的政府对社会工作专业性部分的忽视会限制服务过程中专业性的发挥;另外,社会工作机构资源链接的渠道有限,很少有机会获得一些专项的资源,比如针对弱势、困境人群的基金会项目支持。在她看来,机构现阶段在运行过程中的决策并非完全自主,因为资源的支持是项目运行的基础,所以作为购买方的政府的意见就尤为重要。“政府认为哪些领域需要社会工作的介入,我们基本路线的规划就要围绕这个领域进行。”

图4 2018年2月,舜新社工第一届年会现场张海丽和她的伙伴们共话社工发展

像是2021年3月,济南开始着力推进全市街道(镇)社会工作服务站的全覆盖,时逢疫情影响下的经济压力,政府很难有新增的项目购买,机构内民政领域的社群和社区服务项目转化为街道社工站项目,中心也要带领项目团队从项目服务思维转向平台运营思维,社工站开始为困境群体精准服务、为社区发展链接资源、为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助力,为社区治理人才发展赋能。谈到这里,张海丽举了很清楚的例子来证明社工站四大平台作用的凸显,“以我机构所承接的四个街道社工站为例,2023年各站点服务品牌策略效能凸显,共服务了1221名困境群体,新培育孵化出53个社区社会组织,联动辖区内志愿服务力量累计服务四万余人;2023年度内共链接43家社会公益慈善单位,为项目提供价值约5.8万余元的活动物资支持;通过公益创投、基金会项目合作、公益筹款等形式争取3.2万元资金支持。4个社工站已全部获评济南市街道(镇)社会工作服务站示范点,玉清湖街道社工站获评山东省山东省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示范点。”

化危为机,变中突破。张海丽表示,“面对挑战,敢于突破是我们一直坚持的作风。这种突破是会给大家带来价值感的,这种感受是实实在在的,不是我给他们建构出来的,在达成每一个目标的同时我们突破了自我,这种突破带来的价值感、获得感又成了我们继续成长的动力。”

图5 2021年5月,张海丽录制《青少年权益在线》推动困境儿童服务与未成年保护

任何时间的进步都离不开持续的学习。2017年,山大的非全日制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开始招生,那一年张海丽创立的机构刚起步,边工作边读书对她的吸引力很大,抱着继续提升自我的期待,张海丽顺利通过考试,成为了一名非全日制的社会工作专业硕士。

继续回到山大读书,她坚定地选择了张洪英老师作为自己的导师。“其实在本科阶段就非常崇拜张洪英老师,向往成为张老师的学生,重新回到山大跟着张老师读书也是一种缘分。”张海丽回忆,本科专业实习期间自己的成长飞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张洪英老师的督导。每天她都会写上千字实习日志,张老师也会逐句批注,回答相应的问题。除了专业成长,张老师还在情感方面给予她支持。张老师不仅传递着“生命影响生命”的理念,还切切实实地身体力行,在为人处世、生活学习上都带给学生重要的指引,她也将这种理念带到了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影响了更多的人。“在我看来,导师不是单纯指导你专业学习的,同导师的关系不会止步于校园,而会让自己一生受益。”

在和全日制的同学一起上课的过程中,张海丽体会到了另一种学习的乐趣,同时产生了更多关于社会工作教育的期待:希望专业教育能和实践更好的接轨。“现在有些社会工作的毕业生来到我们机构都需要很长时间的培养,学习能力强的可能培养的周期短一些,相对弱一些的可能要经过一年的培养才能成为一名能独当一面的社会工作者。”

校友寄语:兴趣与热爱:厚植情怀,知行合一

对于正在为毕业去向焦虑的社会工作专业学子,张海丽表示她非常理解这种感受,自己也是经过了曲折的探索才走上现在的社工道路。“2010年我本科毕业,我个人感觉与现在的学生相比我们相对缺少这种规划的意识,还没有认真考虑毕业之后要干什么,一只脚就已经迈出大学的大门了。”

张海丽诚恳地说道,对于同学们来说,如果有更好的选择就不必拘泥于自己的专业,当然,这里的“更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同的,对于她来说,能够在社会工作这一行业中坚持下来更重要的是一份热爱,也少不了身边人的支持和自己的努力。“我感觉山东大多数孩子都是生活在他人的规划中的,我也是山东人,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当初身边的同学基本都选择考公务员和进高校这两条道路,还有一些当时收入较高的行业被列入选择范围,但无论你选择进入哪一行业,不管是因为行业整体的环境,或是因为个人或单位的原因,大概率都会遇到瓶颈期,如果能多一份对工作的热爱,可能会减少这方面带来的焦虑。

张海丽提到,求学期间她也会感到迷茫,社会环境日新月异,作为学生相对来说是从外部对它进行观察和评价,别人口中描绘的社会可能会带一些主观上的偏见,并不可靠,所以,当初她和身边的人没有太多对未来的规划,也曾走过“弯路”,但在社工服务的过程中,她愈发清楚地认识到从事社会工作是特别对的选择。此前的张海丽并没有认真思考过“热爱”对自己的意义,但当她现在回头看十几年的经历,正是兴趣、热爱的支持让她做出了“对的选择”,指引她找到并在社会工作这一行业中坚持下来。

以“拾星者”身份上路,以“坚守者”角色前行。她并未感受到社会工作像别人口中的那么辛苦,也并不被一些世俗的标准束缚。相比之下,她更看重服务对象和购买方对工作和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的认同。“我认为这不仅是对我工作的认可,也反映出社会工作的社会认同度在不断上升。”

采访撰稿 : 王锡政 李越 智艺敏

图片 : 张海丽

编辑 : 王悦衡

封面图 : 张君怡

审核 : 翁祥栋 班梦姣 封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