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时讯
“嘤鸣”职业分享沙龙之“讲述中国,传媒事业中的社会人”

为了丰富校园生活、提升专业认知能力,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进行职业规划,WilliamHill筹办了“嘤鸣”系列职业分享沙龙活动。4月16日晚,社会学系的两位优秀系友、传媒行业的资深记者——大众日报社记者王健、北京日报社记者张宇做客第一期沙龙,以“讲述中国,传媒事业中的社会人“为题,分享他们求学经历和从业感悟,分析本专业在媒体行业中的竞争优势。我院社会学系李忠路教授主持本次活动。

讲座伊始,王健学长分享了当年考研“朝六晚十”的艰苦备考过程,回顾了自己毕业以来的几段职场经历,复盘了从青涩的职场新人到现在从事时政方向报道的专业媒体人的过程。他分析了疫情之下求职的严峻形势,强调工作的选择要和时代发展的宏观背景、行业的周期规律、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随后,他用几个事例阐述媒体行业“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使命,以及社会学专业受传媒类单位青睐的原因——社会学学生的“问题导向思维”、严谨的社会调查方法、思考问题的角度新颖等。最后,王健学长就同学们的择业问题提出了几点期望:要做好职业规划,清晰自己的意愿,遵崇自己的喜好,而非随波逐流;要勇于尝试、敢于试错,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要相信自己未来的无限可能性,不要过早限定自己的人生道路和发展方向。社会学系的校友遍布各行各业,社会学学生有适应性强、学习能力强的特质,他寄语同学们要怀有飞扬哲思,肩负社稷担当,充分发挥个人优势,彰显哲社人的风采。

接下来,张宇学长从社会学三跨考研新传的缘由出发,阐述了传播学和社会学在理论基础、实践领域的相似性,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处。他回顾自己的职场历程,对当下媒体格局有着清晰的判断:未来媒体融合的趋势愈发明晰,不存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严格区分,传统新闻媒体也在开发融媒体产品,开拓新的受众和用户;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采访报道的权限和主要面向的受众不同,纸媒仍然有独特生命力。针对后疫情时期严峻的就业形势,他给同学们几点方法论建议:1.要尽早明晰个人喜好,确定发展方向,提前了解相关信息;2.当前行业招聘方面存在学校壁垒,要争取去更高的平台深造;3.第一份实习建议选择纸媒,考验文字功底、笔头功力,其训练更加系统严苛,能体验从立项到完稿的全过程。最后他着重强调了社会学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更要坚定政治信仰,坚持党的领导——关键时候敢于发声,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最后的提问环节,两位嘉宾与同学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流,同学们询问了媒体行业理论与实践的区别,不同媒体领域的工作强度等问题,两位嘉宾对问题作出详细解答,结合自身经验,普及行业工作流程。最后,李忠路教授以“社会学的手和眼”为题做了精辟的总结。

在李忠路教授精彩的总结中,本期“嘤鸣”系列职业分享沙龙落下帷幕。会后,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本次活动对媒体行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解答了对专业分流的困惑,并对自己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大有裨益。

主讲人简介

王健,曾任生活日报经济新闻部主任,现为大众日报记者,多次获得山东省新闻奖、赵超构新闻奖,多次获评两报最佳编辑记者、大众日报业集团最佳编辑记者。

张宇,北京日报社政法新闻部记者。2013年入职北京日报社以来,多次获北京新闻奖、全国人大新闻奖、全国政法优秀新闻奖等荣誉。


文:罗淞宣

图:李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