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道
王路教授谈“表象”的使用

6月17日下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主任王路教授做客WilliamHill朱雀讲坛,在知新楼A113报告厅做了题为“‘表象’的使用”的学术报告,哲学系傅永军教授主持,荣立武、苏庆辉等教师参会。

王路教授首先介绍了“表象”概念在弗雷格和康德思想中的运用。他指出,弗雷格把表象和思想这俩个概念放在一起做区分。弗雷格提出,句子的涵义是思想,句子的意谓是真值,思想是我们借以把握真的东西;我们可以直接谈论涵义,但对于表象,我们必须补充说明它的承载者和时间。弗雷格用表象代指内部世界中的感官印象、想象力创造物等东西,并指出,思想和表象存在区别,它是客观的而表象不是,因此就确定思想属于第三类范围中的事物。王路教授又指出,在康德那里,可以把表象和知性的概念联系起来。康德对认识的等级的区分中提出,知识的前三个等级都是表象某种东西;而其中的第五个等级是通过知性去认识或构想某种东西。康德提出,对象对表象能力的作用就是感觉,知性一般地来说就是认识的能力,而认识就在于被给与的表象与一个客体的确定关系。

王路教授指出,在康德和弗雷格对“表象”这一概念的使用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即“表象”是一个自明的概念,不需要做进一步的阐释。而不同之处在于,康德用表象作为基本概念来说明认识能力中的其他概念,而弗雷格则将表象用于区分,用它来确定一个范畴。这说明,弗雷格关于“表象”这一词汇的使用,在其自明性上至少受到了传统哲学的影响;而“表象”概念是否确实是自明的,则是关于对西方哲学传统的理解的问题。

在提问环节,与会的教师和同学进行了踊跃提问,问题主要围绕弗雷格和康德对表象的自明使用上。

主讲人简介:

王路,山西定襄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员,逻辑研究室主任、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说》、《逻辑的观念》、《“是”与“真”——形而上学的基石》、《语言与世界》、《一“是”到底论》、《逻辑的起源》等著作;主要译著有:《真与谓述》、《逻辑大全》、《分析哲学的起源》、《第一原理》、《弗雷格哲学论著选辑》、《真之追求》、《亚里士多德》等。曾在德、日、英、美、法、荷兰等多所世界著名大学学习和访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