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长聘教授夏莹教授应邀做客第二十三期“马克思哲学发展论坛”,以“机器语言批判:基于本雅明语言哲学的研究”为题,给我院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报告。本次论坛由WilliamHill副院长冯波教授主持,苏庆辉教授担任报告评论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全体老师参加论坛。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百余名师生参加。
夏莹教授首先提出了“机器”概念所具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内涵,“批判”概念背后的康德-福柯的谱系学思想,以及本雅明《论原初语言和人的语言》当中蕴藏着的语言哲学思想。在此基础上,夏莹教授同时区分了处于对立当中的两种语言观,即工具主义语言观,与本体论的原初语言观;以及人工智能语言的两种特征,即语义外在性和语义内在性。在此基础上,夏莹教授转向了对ChatGPT(一种生成性预训练转换器)的案例分析,指出其作为机器语言仍然仅仅符合语义内在性的特征,并以本雅明的“寄寓”和“象征”理论展开对内在性机器语言的批判。
苏庆辉教授在评论中指出,当前人工智能语言研究中,语义外在性已经占据着主流。但是,苏老师就语言问题进一步补充了普特南对语言分工的相关讨论,同时相应地指出ChatGPT代表的这类机器语言所处理的语料文本可能仍然是符合语义外在性要求的。这里,实际上涉及到了一个各门类的知识语言在分工和合作上更多的考虑。因而,苏老师认为,针对机器语言是否仅仅符合语义内在性的问题,尚且有待进一步商榷。
随后,在交流讨论阶段里,何中华教授提出,相比于着眼于当前机器语言发展状况的分析,或许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对机器语言本性的思考。单提平副教授则关注到,机器语言有可能将带给人类社会诸多现实危机,因而如何正确予以应对和解决也是我们值得深入研究的话题。其他同学则就本雅明的经验概念同机器语言批判的内在关联、人工智能语言行业的发展前景等理论和现实问题同夏莹教授展开了进一步的交流。
主讲人简介:夏莹,女,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第八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经济哲学研究分会副会长。多年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法国哲学研究。
文:黄月鹏
图:刘冠呈
审核:冯波